值班遇到「脑梗死后肺栓塞 + 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 or 抗板治疗?

01. 病例资料

病史回顾

一个值班的下午,病房来了一名 72 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是「发现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 2 天」,外院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现患者简单问话可答,右下肢可动,右上肢不能活动。

既往:胃部不适及心脏不适多年,未系统诊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

查体:神清,简单问话可答,右上肢肌力 0 级,右下肢肌力 3 级,余查体配合欠佳。NIHSS 评分 10 分(右上 4 + 右下 2 + 感觉 1 + 失语 2 + 构音 1)。

辅助检查:头部 MRI 提示左侧大脑皮层脑梗死。头部 CTA 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 M1 段闭塞,取栓术后已再通,颅内外其他血管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图 1 患者头部 MRI 示左侧 MCA 供血区梗死

考虑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少量渗血,沿用急诊治疗方案,予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等相关治疗。

病情变化

入院后当天晚间至第二天,患者多次出现柏油样粘液便。

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常规进行性下降(120 g/L → 103 g/L),复查凝血功能提示 D-二聚体进行性上升(3.01 ug/mL → 8.18 ug/mL)。

完善下肢静脉彩超提示股静脉附壁血栓,考虑与 PICC 置管相关,肺部 CTA 提示肺动脉多发分支梗死,但患者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

图 2 患者肺动脉 CTA 提示多发分支梗死,右肺为著

问题来了,下一步怎么处理,抗板药停不停,抗凝药给不给?

02. 病情分析

科室讨论中,出现了三派不同的声音:

支持继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分析:

患者目前主要临床表现是大面积脑梗死,且目前血常规下降并不明显,可以予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等静点抑酸护胃治疗,继续观察患者表现。

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尽管已血管再通,但后续仍有再发梗死风险,建议可使用西洛他唑、吲哚布芬等出血风险较小的药物。

支持抗凝治疗:

分析:

患者颅内血管无其他大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考虑多年心脏不适病史,不除外心源性栓塞可能。

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尽管无明显症状,肺动脉 CTA 提示多发分支栓塞,为避免进一步血栓进展,建议换用抗凝相关药物。

支持暂停所有治疗:

分析:

患者目前已有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血常规进行性下降,如继续使用相关药物有较高的消化道出血进展的风险,建议暂停所有药物。

03. 后续治疗

01

最终经紧急讨论后,考虑患者目前血常规仍进行性下降,参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予患者质子泵抑制 + 静脉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增加补液及脑保护治疗,维持入量,经与家属充分沟通,暂停抗栓治疗。

02

2 天后患者未再出黏液便,血常规轻度上升至 110 g/L,考虑患者仍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在维持质子泵抑制剂的同时,予患者小剂量低分子肝素(4000 单位皮下注射 qd)抗凝,观察 3 天患者无出血表现,逐渐加量至 4000 单位皮下注射,间隔 12 小时。

03

同时,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心脏评估检查,最终提示患者存在阵发性房颤,病因考虑为心源性栓塞。

04

后患者未再次出血,治疗 10 天后,换用利伐沙班 20 mg 每天 1 次口服,由于患者血管再通较及时,后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出院 1 个月后已开始辅助下步行。

最后留个问题:

面对这种肺栓塞 + 脑梗死的高危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后,你会如何选择呢?会暂停抗栓治疗吗?

文图|作者提供

题图|站酷海洛

投稿|wangyue5@dxy.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