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文教授: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

在 2024 年 9 月 19~22 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张杰文教授就「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进行了精彩报告,张教授主要从「AD 诊断现状」、「AD 生物标记物诊断价值」及「AD 精准诊断的综合考量」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张教授首先回顾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百年发展史。

从 1906 年 Alzheimer 氏首次报告了 AD 的病理特征。

到 1970 年,有关 AD 的文章相对较少,彼时认为 AD 是早老性痴呆,同时也是一种罕见病。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到了 AD,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Aβ 和 tau 生物标记物研究开始大放异彩,催生了新的诊断标准及各种疾病修饰药物的出现,这也给了我们研究者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现状

目前有关 AD 的定义主要分为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提出的广义定义和欧洲国际工作组(IWG)的定义。

AA 认为 AD 是一个连续性实体,从无症状期 Aβ 和 tau 病理学生物标记物证据开始,发展到下游事件(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变性),以临床症状的出现结束,因此,有 AD 病理标记物证据即可诊断为 AD。

而 IWG 的诊断标准则认为诊断 AD 仍需同时满足临床症状(痴呆或轻度认知障碍)+ 标记物阳性,仅有 AD 标记物阳性而无认知功能损害者只是 AD 风险人群。

张教授提出,尽管有不断更新的两大学派诊断标准,目前 AD 的精准诊断仍未满足临床需要。

临床上经常出现临床或影像上不典型的 AD 患者,如早期出现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结构影像上海马无萎缩、出现非特异性全脑萎缩、不对称脑萎缩,合并脑血管病等其他疾病。

张教授提出即使在国外专门认知中心,仅有 46%~83% 临床诊断 AD 患者符合病理结果。同时,高达 1/4 临床诊断额颞叶痴呆的患者生物标记物符合 AD。ABIDE 研究发现门诊队列接受 Aβ-PET 检查后,高达 25% 患者病因推断发生错误。然而,目前新出现的靶向单抗治疗药物需要精准选择 Aβ 病理阳性患者。

张教授还分享了尸检证实单纯 AD 病理极为少见。研究表明,通过对 184 名 AD 患者进行病理分析,发现仅有 31% 患者表现为单纯 AD 病理,22% 患者叠加路易体病理,29.5% 叠加 TDP-43 病理,还有 17.5% 同时叠加路易体和 TDP-43 病理。

此外,通过利用 tau PET 影像和疾病亚型分期将 AD 聚类分为多种类型,tau 病理在空间分布和扩展上均具有异质性。这些都增加了 AD 精准诊断的困难。

二. 生物标记物诊断价值

张教授表明,生物标记物改变了对于 AD 的认识,在不断地革新中,目前已经达成了新的生物标志物诊断和分期框架。

表 1. 生物标志物推动 AD 诊断标准革新

(整理自讲者 PPT)

研究者已经发现,AD 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多因素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生物过程,Aβ 病理出现先于 tau 病理,可能是由于 Aβ 病理促进 tau 病理,从 Aβ 病理改变启动到 AD 痴呆期,整个病程可以持续 15~20 年左右。

此外,Aβ 病理异常沉积数量与部位与临床症状关联性不大,tau 沉积与神经变性疾病及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图 1.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生物标志物的演变

(图源讲者 PPT)

2024 年新出现的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 AD 诊断分期标准新增了一个综合的生物学和临床分期方案,明确了脑脊液和 PET 影像生物标志物并非等效,同时强化了体液 P-Tau217 的诊断价值。

P-Tau217 其表达升高紧随 Aβ42/40 的下降,且远远早于临床症状,因此,可以作为早期筛查相关标志物。

表 2. 2024 年 NIA-AA 新标准体液和影像生物标志物分类(a仅为CSF标志物)

随后,张教授还专门总结了常用的各类影像标志物并且总结了相关临床应用场景。 

Aβ-PET 主要适合于临床不好定性的 MCI 患者、怀疑不典型 AD、疑似混合病因的患者、早发痴呆患者<65 岁、筛选 Aβ 单抗药物的病人,而不适合高龄痴呆患者,预后不佳、治疗困难者,如合并其他系统并发症,重度痴呆缺乏治疗患者。

Tau-PET 可以有效反映 Braak V/VI 期 NFT 病理,因此被用于 AD 痴呆期的诊断,也可用于预测 AD 临床前驱期发展趋势,仅凭 Aβ-PET 成像不足以预测前驱期的未来走向,同时可精准筛选适合单抗药物的病人。

张教授同时提出,由于脑脊液为侵入性操作、变异度大、Aβ 检测难度高、参考值不统一,而 PET 价格昂贵、能检查机构有限、具有潜在辐射,因此,我们期待血液作为可行性生物标志物。

表 3. AD 标志物及相关特点

(整理自讲者PPT)

此外,张教授还分享了近年来的一些基于蛋白组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这些生物标志物虽非经典的 AD 病理标志物,但多个标志物的组合具有甄别 AD 的能力,有可能应用于社区人群筛查。

三. AD 精准诊断的综合考量

最后,张教授总结到 AD 的精准诊断不单是获取精准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而是综合临床、影像、生物标志物等多个维度的信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过程。

生物标志物是对临床诊断的重要补充,生物标志物的诠释也离不开临床背景。熟悉各种痴呆的临床表现、结构影像和脑代谢 PET 改变是精准诊断的前提。

熟悉各种标志物在 AD 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才能让生物标志物发挥更多附加价值。张教授特别提示,由于国内老年人群教育程度不均衡,因此我们要注重详细病史回顾做出痴呆的诊断,而不能唯量表化、唯生物标志物化。

本文整理自张杰文教授讲座《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感谢张杰文教授的审核!

整理|白衣松鼠

投稿|wangyue5@dxy.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