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长时间不吃肉,血脂却异常升高,究竟为何?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的总称,通常人们所说的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甘油三酯或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很多人知道长期高脂饮食会造成血脂升高。生活中,不少人认为血脂升高是因为吃肉多导致的,企图通过严格控制肉的摄入降低血脂,但通常会发现收效甚微。
为什么不吃肉,血脂水平依旧很高呢?

 1首先要搞清楚哪些原因引发高血脂?
高脂血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单基因或多基因缺陷导致的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异常以及由于环境因素(饮食、营养、药物)和未知的机制引发的血脂升高。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继发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或与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的血脂异常。
总的来说,遗传因素、代谢疾病和环境因素等共同参与其发病。
期望仅通过饮食控制来纠正遗传因素和代谢性紊乱疾病导致的血脂异常无疑是徒劳的。
但是,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证实通过优化膳食结构的确是降血脂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对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高血脂。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优化膳食结构可以减低血脂,各种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又是主要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不吃肉不就可以降低血脂吗?
逻辑完美!
但这显然走入了一个思维误区,认为人体内脂质全部来源于对食物中脂质的直接摄取,这种误解是由于对体内脂质合成途径不了解导致的。

 2体内脂质合成途径
以胆固醇为例,它的形成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外源性的,大约有 30% 胆固醇来源于饮食直接摄入,主要是肉和蛋等食物。
第二个途径是体内合成,健康成人使用的大部分胆固醇是在肝脏合成,其合成量约占每日总胆固醇需求的 70%。
同时,食物中主要的三大营养物质 ——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其中,糖类转换为脂肪为常见。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转化示意图
葡萄糖转换为胆固醇的机制:

机体摄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升高从而引起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一方面能促使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主动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让血糖恢复平稳,另一方面还能激活细胞内的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更多的转化为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 A(胆固醇合成的原材料)。依赖柠檬酸 – 丙酮酸循环,柠檬酸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并裂解为乙酰辅酶 A 以及草酰乙酸,随后乙酰辅酶 A 在 HMG-CoA 还原酶的作用下合成胆固醇。
柠檬酸 – 丙酮酸循环

类似的,过量的乙酰辅酶 A 也能在羧化酶作用下生成丙二酰辅酶 A,接着经过「缩合 – 加氢 – 脱水 – 再加氢」的循环过程,生成脂肪酸。
所以,即使长时间不摄入肉类,摄入很多精粮,大多数精粮(如米饭、馒头、面条等淀粉类食物)经过加工后,营养物质流失,只剩下大量碳水化合物(各种糖类)。当人体摄入超过日常所需时,剩余部分被转化为脂肪,使血脂升高。
因此,单纯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是不会起到太明显降血脂的作用的。

 3体内脂质合成途径
那可能仍有部分人存在疑问:我全都吃素,主食吃的也不多,为什么血脂还是降不下来呢?
其实全素食中隐藏多个陷阱,若不小心进入陷阱,全素食非但不会达到预防高血脂的目的,还会加重血脂异常。
① 大量摄入隐藏的高糖高脂食物
除了上述大家较为熟悉的精粮制品,还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高糖高脂食物,例如各类酒精类饮品和瓜子、板栗、花生、核桃等坚果。
应该严格控制这些较为冷门的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② 全素食导致部分营养元素缺乏
海鲜、肉和奶制品中富含维生素 B12。研究表明维生素 B12 缺乏的孕妇脂肪组织的功能处于异常状况,脂肪合成增多,代谢减少。
优质肉类食物(如甲鱼及各种海鱼)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
肉类食物当中富含蛋白质,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蛋白质是机体载脂蛋白合成不可或缺的原料,载脂蛋白能与脂类结合并运送脂类到特定的组织进行代谢。因此,载脂蛋白缺乏会造成脂肪代谢障碍。
因此,若长期素食,可能会引起维生素 B12、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缺乏而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血脂水平出现不降反升
③ 全素食但缺乏运动
部分高脂血症患者由于因为年龄增长,基础代谢降低,仅仅依靠饮食控制无法有效降低血脂,需要积极运动提高机体代谢,防止多余的热量堆积在体内。
总结
对于高血脂患者而言,想要降低血脂,单纯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同时避免饮酒、控制主食摄入量,并且需要搭配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此外,完全不吃肉也是不可取的。肉类中富含的重要营养元素的缺乏会使降脂效果不理想。「荤素搭配」合理均衡的膳食结构才是降血脂的杀手锏!
投稿邮箱:wangyue5@dxy.cn首发:丁香园检验时间
参考文献:[1]. 孕妇在孕期缺乏维生素 B_(12) 易肥胖 [J]. 家庭医学,2020 (03):33.[2] Boachie J, Adaikalakoteswari A, Samavat J, Saravanan P. Low Vitamin B12 and Lipid Metabolism: Evidence from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Nutrients. 2020 Jun 29;12(7):1925. doi: 10.3390/nu12071925 Add to Citavi project by DOI. PMID: 32610503 Add to Citavi project by Pubmed ID; PMCID: PMC740001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