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新型单抗为偏头痛预防再添选择,最新 III 期临床研究数据增添中国人群循证

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的、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同时伴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全球约 10.4 亿人患有偏头痛,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1,2]。

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提高对急性期治疗的应答率,减少对急性期治疗的依赖,从而避免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的发生。然而据既往数据显示,我国偏头痛仍普遍存在预防性治疗不足、镇痛药物使用过度等情况[1,2]。

多项 RCT 证实瑞玛奈珠单抗疗效良好,但缺乏中国人群数据

临床中已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如 β 受体阻滞剂、抗惊厥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钙通道调节剂等,但由于疗效欠佳和不良反应等因素,患者依从性往往较差,因此亟需更加有效、耐受性更好的药物[3]。

瑞玛奈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 CGRP 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结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配体,阻断两种 CGRP 亚型(α- 和 β-CGRP)与受体结合[4],既往已有一系列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了其疗效[5-7]。瑞玛奈珠单抗也是目前唯一一种拥有每季度一次(675 mg)和每月一次(225 mg)灵活的皮下注射给药选择的 CGRP 单抗类药物,临床使用便捷,为患者提供了差异化治疗选择,有助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然而,目前尚缺乏可用于评估瑞玛奈珠单抗在中国人群中疗效的数据。

瑞玛奈珠单抗在华 III 期临床研究结果重磅发布,中国人群用药又添循证依据

近期,瑞玛奈珠单抗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的 III 期研究结果在三个国内外会议上相继发布。2024 年 9 月 5 日至 8 日,在伦敦举行的第 20 届偏头痛信托基金会国际研讨会(MTIS)上,以及 9 月 7 日至 8 日在北京举办的 2024 头痛防控体系共建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生元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小娟教授;9 月 19 日至 22 日在郑州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淮莲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红如教授分享了瑞玛奈珠单抗 III 期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研究是一项含开放标签治疗期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价每月和每季度皮下(SC)注射瑞玛奈珠单抗预防性治疗成人偏头痛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分为基线期(4 周)、双盲治疗期(12 周)、开放标签治疗期(12 周)和随访期(约 3 月),符合纳排标准的中国成年受试者被随机分至每季度给药组、每月给药组或每月给予安慰剂组。研究筛选了 454 名受试者,365 名被随机分至瑞玛奈珠单抗组(n = 182)和安慰剂组(n = 183);361 名被纳入疗效分析(瑞玛奈珠单抗组,n = 179;安慰剂组,n = 182);364 名被纳入安全性分析(瑞玛奈珠单抗每月给药组,n = 91;瑞玛奈珠单抗每季度给药组,n = 91;安慰剂组,n = 182);基线人口统计数据和临床特征与全球RCT(HALO-EM 和 HALO-CM)一致(图 1)[4]。

图 1:研究设计[4]

*受试者在随机分组时接受瑞玛奈珠单抗治疗,在第4周和第8周接受安慰剂治疗

DBP,双盲治疗期;OLE,开放标签扩展;SC,皮下注射;CM,慢性偏头痛;EM,发作性偏头痛

研究主要终点与所有排名的次要终点见下表,根据偏头痛类型和主要终点的剂量方案(每季度给药和每月给药)进行亚组分析。

表 1:研究主要终点与所有排名的次要终点

主要终点和所有排名的次要终点上,瑞玛奈珠单抗均疗效显著

主要终点

12 周 DBP 期间,与安慰剂相比,瑞玛奈珠单抗在 3 个月内的 MMD 减少幅度更大(-4.6 vs -2.8,P < 0.0001)(图 2)。

图 2:12 周 DBP 期间 MMD 与基线相比的变化[4]

1st 次要终点

瑞玛奈珠单抗在首次给药后 4 周内偏头痛天数相比安慰剂减少更多,且早在治疗第 1 周就观察到了偏头痛天数的减少(-4.5 vs -2.2,P < 0.0001)。

2nd 次要终点

相较安慰剂,瑞玛奈珠单抗在 3 个月内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使用天数减少更多 (-3.0 vs -1.1,P < 0.0001),且早在第 1 个月就观察到了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使用天数的减少。

3rd 次要终点

与安慰剂相比,瑞玛奈珠单抗在 3 个月内有效率更高,MMD 至少减少 50% 的患者比例更高(58% vs 35%,P < 0.0001),且早在第 1 个月即显现出更高的有效率。

4th 次要终点

与安慰剂相比,瑞玛奈珠单抗 3 个月内的 MHD 减少幅度更大(-4.5 vs -2.4,P < 0.0001),且瑞玛奈珠单抗早在第 1 个月就能减少 MHD。

亚组分析

瑞玛奈珠单抗每季度给药和每月给药之间的疗效具有可比性,且均较安慰剂的 MMD 减少幅度更大。3 个月内,EM 亚组 MMD 的减少量为 -2.0,与此前的全球研究 HALO-EM 的治疗效果(-1.4)一致;3 个月内 CM 亚组 MMD 的减少量为 -1.6,与全球研究 HALO-CM 的结果(-1.75)一致。

瑞玛奈珠单抗在所有治疗组的耐受性良好,没有出现新的安全问题

所有治疗组中出现不良事件(AE)的受试者数量基本一致(每月给药组的 AE 数量更多),最常见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的 AE 为注射部位反应(≥ 5%),晕眩、失眠、血胆红素升高、高脂血症(≥ 2%)。AE 的发生率在各治疗组之间基本一致,至少有一次严重 AE 的受试者人数较少,无死亡病例。总体来说,中国人群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征与全球研究一致,未出现新的安全问题[8]。

该研究表明,瑞玛奈珠单抗治疗成年偏头痛患者(包括 CM 和 EM)3 个月,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且在每月和每季度的剂量之间保持一致。瑞玛奈珠单抗在所有终点上都表现出了快速起效,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全球研究一致。

瑞玛奈珠单抗获多部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 版)》[1]和 2023 年《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2]均肯定了瑞玛奈珠单抗治疗成人偏头痛的疗效,并详细推荐了用法用量。此外,2021 年美国头痛学会(AHS)发布的专家共识中还提到,瑞玛奈珠单抗在内的 CGRP 单抗类药物具有给药频次更低的优势,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9]。

表 2:多部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瑞玛奈珠单抗治疗 CM 和(或)EM 患者[1-2,9-13]

总结

瑞玛奈珠单抗是一种 CGRP 单抗类偏头痛治疗药物,最新 III 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在中国成人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与全球研究一致。近期,该研究成果也在多场国内外会议上得到了多位权威专家肯定。期待瑞玛奈珠单抗早日普及应用,为偏头痛患者提供有效、耐受性良好和便捷的预防性治疗新选择。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AJO-CN-NP-00002 有效期至:2025 年 9 月 24 日

内容审核:应岑
项目审核:梁思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12):881-89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06):591-613.

[3]. Puledda F, et al. An update on migraine: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Neurol. 2017;264(9):2031-2039.

[4]. Shengyuan Yu, et al. Efficacy Outcomes From a Phase 3,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Fremanezumab for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Chinese Adults. MTIS 2024

[5]. Silberstein SD, et al. Fremanezumab for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Chronic Migraine. N Engl J Med. 2017;377(22):2113-2122.

[6]. Dodick DW, et al. Effect of Fremanezumab Compared With Placebo for Prevention of Episodic Migrain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319(19):1999-2008.

[7]. Ferrari MD, et al. Fremanezumab versus placebo for migrain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ocumented failure to up to four migraine preventive medication classes (FOCU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b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4 Aug 31;404(10455):e3.

[8]. Shengyuan Yu, et al. Safety Outcomes From a Phase 3,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u of Fremanezumab for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Chinese Adults. MTIS 2024.

[9]. Ailani J, et al.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American Headache Society. The American Headache Society Consensus Statement: Update on integrating new migraine treatments into clinical practice. Headache. 2021;61(7):1021-1039.

[10].  Ducros A, et al. Revised guidelines of the French headache societ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igraine in adults. Part 2: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Rev Neurol (Paris). 2021;177(7):734-752.

[11].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migraine. Edinburgh: SIGN; 2023.

[12].  Zhao YJ, et al. Approach to headache disorde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migraine: consensus guidelines from the Headache Society of Singapore, first edition (2023). Singapore Med J.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9, 2023.

[13].  Sacco S, et al. European Headache Federation guideline on the use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targeting the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pathway for migraine prevention – 2022 update. J HEADACHE PAIN. 2022; 23 (1): 67.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