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 SMA 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发布

中国首个 SMA 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发布

非原创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11-03 18:00 发表于浙江

原文地址:中国首个 SMA 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发布

汲取 4,500+ 篇论文之精华

绘就 SMA 诊疗三十年全景图

2021 年 12 月,在经过多轮谈判后,诺西那生进入新版医保目录。网络热传的「灵魂砍价」在引发人们对医保谈判热议的同时,也将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这种罕见病拉入世人的视线。

近年来,SMA 的治疗可及性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前不久,由浙大二院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吴志英教授领衔进行的 SMA 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新鲜出炉,并在第 21 届 AOMC 大会上以壁报的形式披露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这项研究的发现,丁香园特邀吴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专家简介

[]

吴志英

教授,主任医师
浙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

● 研究方向:神经遗传病和疑难罕见病的精准诊治及致病机制研究
●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组长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项,以通讯作者在 Nature Genetics 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160 余篇,主编英文专著 1 本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学术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计量学研究洞悉

SMA 热点与趋势

SMA 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1(SMN1)纯合缺失或突变所致,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及肌萎缩,未经干预治疗的患者肌无力和肌萎缩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多系统器官损害。新生儿发病率为 1/10,000~1/6,000,人群携带率约为 1/72~1/47,且具有种族差异性。

吴志英教授及其团队长期接诊并随访罕见病,SMA 就是其非常关注的一种疾病。她介绍说,SMA 虽然是一种罕见病,但却有临床异质性高的特点,有 0 型、1 型、2 型、3 型、4 型,共五型。婴儿、幼儿、还有青少年以及成人都可以发病,不同年龄段起病的病人,临床表现非常不一样。

不仅如此,自 SMA 的致病基因 SMN1 在 1995 年被鉴定发现以来,相关的研究可以说「卷帙浩繁」,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想要了解 SMA 的研究趋势和治疗策略的来龙去脉,几乎无从下手。

鉴于此,吴志英教授等采用计量学研究的方法,共筛选出 4,506 篇文献,利用 Bibliometric、VOSViewer 和 R-bibliometrix 等在线工具,对近 30 年 SMA 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她介绍说,这项研究囊括了自 SMN1 基因鉴定发现以来几乎所有的研究论文。通过分析,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国际 SMA 的学术高地和诊疗趋势,例如可以了解国际上 SMA 的研究中心在哪里,中外差距情况如何,对比分析成人 SMA 和儿童 SMA 的研究多寡等,另一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判断哪些方向是研究热点,哪些代表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等。

这项分析显示,以论文年度数量指标衡量,全球在 2021 年达到最高峰,而我国是 2022 年。吴志英教授认为,其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相关治疗药物的出现。2021 年首个 SMA 治疗药物诺西那生被纳入我国医保,治疗可及性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我国 SMA 诊疗研究的发展。

这一点从论文关键词上同样可以得到佐证。全球范围内,关键词 TOP5 分别是 SMA、诺西那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SMN1 及基因治疗,而我国则是 SMA、SMN1、ALS、SMN2 及诺西那生。这一结果确凿地说明,诺西那生无疑是整个 SMA 领域的关注焦点。此外也显示出 SMA 及其致病基因、诊断及治疗、SMA 与 ALS 的区别等是全球 SMA 研究者的主要聚焦领域。

诺西那生率先突破 SMA 治疗困境

近 30 年来尤其是最近数年间,SMA 在疾病诊断、新药研发及药物上市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吴志英教授介绍道,在疾病诊断方面,得益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SMA 领域已发展出多种诊断技术,其中包括一二三代测序技术、荧光定量 PCR 技术、 MLPA 技术等,可以很好地覆盖各种临床场景。

比如在一般情况下,利用相对简单的荧光定量 PCR 技术就可以做出诊断。如果用了多种手段无法确诊,但又高度怀疑是 SMA 时,也可以使用三代测序加以确诊。基于这些技术的应用,SMA 的早期诊断和发现得到了很好的推动。

除此之外,SMA 药物的研发和上市也有长足进展。自全球首款 SMA 疾病修正治疗药物诺西那生在 2016 年上市以来,全球现在已有三款 SMA 药物获批上市。在我国,诺西那生于 2019 年通过优先审批流程获得批准,SMA 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

从作用机制上讲,诺西那生通过鞘内注射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即 SMA 的起病部位,因而带来了较好的疗效。这一点已获全球多个临床实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的证实。

德国一项以 16~65 岁 SMA 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多中心 Hagnacker 研究显示,接受诺西那生治疗 14 个月后,96% 的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病情改善或稳定(HFMSE + 3.12),其中可行走患者 6 分钟步行试验(6MWT)增加 46 米。

真实世界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另一项包含 30 项真实世界研究的荟萃分析 Coratti 研究显示诺西那生可显著改善 2 型和 3 型 SMA 患者的运动功能。最近一项波兰的真实世界研究,也显示对于成人和大龄儿童患者(包括 SMA 1c 型成人患者),无论 SMA 分型和严重程度如何,诺西那生长期治疗(≤ 30 个月)具有持续疗效和安全性。

吴志英教授对上述一系列研究解读道,无论 SMA 患者分型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如何,诺西那生均可持续发挥疗效,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她还透露,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一项成人 SMA 登记研究,未来有望进一步提供诺西那生治疗中国 SMA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中国 SMA 诊疗与研究亟待提升

作为一项对 SMA 过往和现状进行全景式描绘的研究,吴志英教授从中得到的体会不仅是 SMA 诊疗的成绩和进展,也看到了许多未来有待提升的方向。

她表示,这项研究揭示,虽然 SMA 诊疗呈现出目前良好的局面,也有中国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贡献,但坦率的说,这些贡献所占比例并不多,中国也暂时没有自己原研的 SMA 药物。与 SMA 研究相对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待弥合。

首先,SMA 药物的研究开发,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前沿领域,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更是如此。因此目前在我国开展的 SMA 药物临床试验多为 1 期或 2 期,尚不能完全揭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距离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国内一些临床研究的设计尚有不足之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的严谨性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当然,这些不足并不只是表现在 SMA 领域,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共性问题。

吴志英教授强调,为了 SMA 领域乃至整个临床医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是当务之急,不但要建立具有专业技能的研究团队,还需深化跨学科的合作,通过彼此的协同作用,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

第二,要强化数据管理。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论文因为统计学方法的使用不当,使得数据无法支持结论,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而且误导了读者,因此,如何令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挑战;

第三,要加强研究的质量控制。无论是做哪方面的研究,质量控制都非常重要。对于临床研究而言,良好的质量控制确保了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最后,要促进国际交流。临床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上的最新进展,推动国内临床研究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且也能让国际医学界了解国内研究的成果,并发表在更具传播力的医学顶刊上,提升中国临床医学的影响力。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 SMA 诊疗领域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吴志英教授对未来还有着更多期待。现有药物虽然已经令患者得到了切实的获益,但还不能让病情停止进展乃至逆转。所幸的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SMA 患者通过一次基因编辑治疗而实现终身治愈,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再加上通过产前诊断的干预,相信 SMA 的诊疗及管理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宋晓萍
内容审核:李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

本博客上的所有内容,除非特别说明,均为原创。对于非原创内容,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来源。这些内容的分享是出于教育、学术或研究的目的,并且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如果您是版权持有者,并且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博客上被分享,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0)
eason的头像eason
上一篇 2023 年 11 月 3 日 04:33
下一篇 2023 年 11 月 5 日 03:58

相关推荐

  • 没有科研和论文,我靠分享病例获得了 10 万同行和患者的喜爱

    没有科研和论文,我靠分享病例获得了 10 万同行和患者的喜爱 非原创 作者:丁香园病例库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7-23 19:58 发表于浙江 原文地址:没有科研和论文,我靠分享病例获得了 10 万同行和患者的喜爱 一群医生聚在一起,最爱聊什么? 即便是在饭桌上,三句话内离不开病例:「今天在门诊接了个病人,这个症状有点特殊啊&#823…

    2023 年 7 月 24 日
    2400
  • 缬沙坦的合理用药

    缬沙坦的合理用药 非原创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5-20 19:58 发表于浙江 原文地址:缬沙坦的合理用药 国内批准适应症 口服给药 1. 原发性高血压。 2. 适用于各类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对 ACE 抑制剂不耐受的病人。 国内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片剂 本品推荐起始剂量为 80 mg(2 片),每日口服一次。一般 4 周无效时可加大…

    神经病学 2023 年 5 月 21 日
    2500
  • 王伊龙教授:神内领域急性期抗栓降脂治疗新经验、新进展

    王伊龙教授:神内领域急性期抗栓降脂治疗新经验、新进展 非原创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7-11 19:58 发表于浙江 原文地址:王伊龙教授:神内领域急性期抗栓降脂治疗新经验、新进展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 40% 以上[…

    2023 年 7 月 12 日
    3600
  • 脑梗溶栓为何限制在 4.5 h 内?超过时间窗该如何挽救?

    脑梗溶栓为何限制在 4.5 h 内?超过时间窗该如何挽救? 原创 作者:利奥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2-21 19:58 原文地址:脑梗溶栓为何限制在 4.5 h 内?超过时间窗该如何挽救? 脑梗死急性期时间窗内以血管再通为核心的各种治疗措施(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等),主要是挽救梗死灶周围因缺血性损伤而发生功能异常但尚未死亡的神经细胞,…

    2023 年 2 月 22 日
    6700
  • 头 MRI 示「脑白质病变、腔梗」,有何区别?如何分级?

    头 MRI 示「脑白质病变、腔梗」,有何区别?如何分级? 非原创 作者:吴川杰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8-04 20:04 发表于浙江 原文地址:头 MRI 示「脑白质病变、腔梗」,有何区别?如何分级? 1 脑白质高信号 在医院的头 CT 或 MRI 报告上,我们经常看到「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疏松、脑缺血灶、脑白质脱髓鞘」等名词。 其实,…

    2023 年 8 月 5 日
    363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