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重磅发布,亮点内容抢先看!
非原创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8-07 19:58 发表于浙江
原文地址:《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重磅发布,亮点内容抢先看!
**导语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表现为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萎缩,具有高致残和致死率。目前,新生儿发病率约为 1/10,000[1]。近年来,相继出现的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改变了 SMA 的自然病程,在症状前诊断并给予 DMT 优于症状后治疗。因此,通过新生儿筛查早期发现 SMA,对于进行症状前治疗和确保患者获得最佳预后至关重要[1]。
近期,《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 2023 版》(以下简称专家共识)[1]正式发布,对 SMA 新生儿筛查流程、筛查后确诊流程、确诊阳性后 SMA 新生儿疾病管理等方面给出了综合、全面的指导性建议,以期实现早筛早诊早治,帮助更多 SMA 患儿获得更好的预后。因此,我们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吴士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毛姗姗教授,对最新专家共识内容进行解读。
制定 SMA 新生儿筛查管理流程图,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指导性建议
吴士文教授介绍,本次专家共识主要涉及筛查流程、确诊流程以及疾病管理的相关问题,对整个过程的多个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流程图(图 1),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原则。相关要求清晰明了,便于医生理解和操作。
图 1 新生儿 SMA 筛查、确诊及疾病管理流程图[1]
在筛查流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做好筛查健康教育和知情同意:由于需要对新生儿进行足底血采集,筛查前要特别注意告知监护人 SMA 筛查的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针对性的筛查基因:95% 的 SMA 患者存在 SMN1 基因 7 号外显子的纯合缺失,且基因型‑表型关联明确。因此,针对 SMN1 基因 7 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的筛查方法可靠,适宜在全体新生儿范围内进行推广。
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受限于样本质量等多重因素,仍无法完全排除筛查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因此,筛查机构选择的筛查方法有一定要求,对于 SMN1 基因 7 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检测敏感性应 ≥ 95%,阳性预测值应 ≥ 90%。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等,可以结合当地实验室特点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此外,SMA 新生儿筛查可以不包括定量检测 SMN2 基因拷贝数。但 SMN2 基因拷贝数对确诊 SMA 新生儿的后续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因此筛查阳性的新生儿的确诊试验应包含 SMN2 基因拷贝数信息。
做好筛查的质量控制:筛查实验室也要建立并重视 SMA 新生儿筛查的质量控制,确保筛查结果可靠。
SMA 筛查阳性,需召回进行确诊实验并个体化管理
毛姗姗教授指出,如果发现筛查阳性的标本,应立即召回对应新生儿,进行确诊性基因检测。确诊实验应包括 SMN1 及 SMN2 拷贝数检测。同时,对患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行运动功能及电生理等评估,以便尽早确诊,依据 SMN2 拷贝数并结合临床评估以决策治疗[1]。吴士文教授表示,确诊实验应在 2 周内完成,自出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到确诊实验的完成,建议周期为 15~30 天[1],以免疾病程度较重的 SMA 患儿错过症状前治疗的最佳时机。
SMA 筛查和相应的确诊实验,最终目的是为了及早干预。因此,对于确诊实验阳性的患儿,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及时制定个体化治疗与疾病管理方案。由 SMA 专科诊治医生为确诊阳性患儿进行认知、语言、运动功能、喂养、呼吸和睡眠等方面的评估,依据临床评估与 SMN2 拷贝数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主要为疾病修正治疗(如诺西那生),同时提供后期多学科的管理和日常护理指导[1]。
根据 SMN2 拷贝数和症状情况,判断是否启动疾病修正治疗
毛姗姗教授谈到,多个国家的 SMA 新生儿筛查治疗专家共识或相关临床研究建议将 SMN2 拷贝数作为是否启动症状前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次专家共识以 SMN2 拷贝数和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为标准,给出了疾病修正治疗的启动建议(表 1)[1]。
表 1 SMA 患儿疾病修正治疗的启动建议[1]
值得注意的是,未接受疾病修正治疗的无症状患儿仍需持续关注。随访过程中需密切监测 SMA 的发病预警信号,一旦患儿出现吞咽能力或呼吸模式的显著变化、已获得的运动能力出现下降或预期运动能力未能获得以及尺神经或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低于同年龄正常值等相关征象,建议立即启动疾病修正治疗。对症状性 SMA 患儿,推荐就诊多学科联合门诊,针对不同功能状态的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建议,多学科管理贯穿于 SMA 疾病治疗的全过程[1]。
及早启用疾病修正治疗,可为无症状患儿预后带来更多获益
毛姗姗教授强调,在症状前进行疾病修正治疗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使 SMA 患儿达到和正常儿童相似的运动里程碑。NURTURE 研究[2]是一项针对症状前 SMA 患儿的二期、非盲临床研究,共纳入 25 例经基因诊断患有 SMA 且在 6 周龄前接受第一针诺西那生治疗的症状前患儿。NURTURE 研究最新 5 年数据结果显示[2]:
所有患儿存活:所有接受诺西那生治疗的患儿(n = 25)均存活,且无需永久性通气或气管造口术。
多数患儿可独立行走:通过新生儿筛查诊断的症状前 SMA 患儿(可能发展为 1 型或 2 型 SMA,自然病程中最大运动里程碑为不可独坐或仅可独坐),经诺西那生治疗 5.7 年(中位数 4.9 年)后,可以获得与正常儿童相似的运动功能发育,可独立行走的患儿比例达 92%(23/25)。而且,大多数患儿在与其年龄相适的时间窗内实现了运动里程碑。
安全性数据良好:诺西那生长期耐受性良好,在随访期内安全性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与此同时,毛姗姗教授也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分享了我国 SMA 患儿症状前治疗的具体获益,毛姗姗教授管理的 4 例症状前治疗的 SMA 患儿,均在正常的时间段达到运动里程碑,正常走路跑跳,可以说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这就是症状前治疗的意义,而新生儿筛查是发现症状前 SMA 患者的最佳途径。
小结
SMA 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症状前应用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这为 SMA 新生儿筛查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等疾病修正治疗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也使得我国开展 SMA 新生儿筛查的条件充分成熟。
专家共识对 SMA 新生儿的筛查、确诊、管理等流程给出了完整的规范化指导建议。如果能够推动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加强对 SMA 疾病、新生儿筛查以及相关治疗管理的认识,特别是对筛诊治一体化的理解,并通过媒体渠道对大众进行筛查相关的疾病知识科普,相信我国 SMA 的整体防治体系将更加健全,SMA 患者及其家庭也会迎来更多希望。
专家介绍
吴士文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神经肌肉疾病亚专业负责人
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儿童神经发育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神经肌肉疾病、神经遗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主要社会任职:
国际 TREAT-NMD 组织全球数据系统出版委员会委员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神经与肌肉疾病防控专项基金,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肉病学组,委员
论文专著:国内外发表 100 余篇。
(上下滑动查看)
毛姗姗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流行病学学组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科临床与保健分会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儿童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 SMA 诊疗专家组组长
2007 年获浙江大学儿科学博士学位,曾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美国罗马琳达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访问学者。
擅长儿童神经遗传罕见病诊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近三年在 SMA 领域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 20 余篇。
(上下滑动查看)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马腾
内容审核:李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神经与肌肉疾病防控专项基金组织专家组. 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00):1-7.
[2].https://investors.biogen.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biogen-announces-new-updates-across-its-sma-research-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