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到 38.5℃ 才能药物退热?盘点关于发热的 7 大误区!

发热到 38.5℃ 才能药物退热?盘点关于发热的 7 大误区!

非原创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7-10 19:58 发表于浙江

原文地址:发热到 38.5℃ 才能药物退热?盘点关于发热的 7 大误区!

发热时临床上常遇到的症状,但大家对发热的诊断与治疗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 1:体温升高 = 发热?**

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 37℃ 左右,昼夜波动范围 ≤ 1℃。某些生理情况也会出现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称之为生理性体温升高。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之为发热。

误区 2:发热都是有害的?

发热被认为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中等热度可能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如促进白细胞向感染局部游走和包裹病灶、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等。

但高热可明显增加代谢率,引发过度免疫反应,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细胞蛋白变性、组织缺氧、多系统损伤,甚至出现意识改变。

误区 3: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对于 1 月龄至 3 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时间长短也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发热程度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误区 4:发热到 38.5℃ 才能用药物退热吗?

2020 年版《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指出: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 ≥38.2 ℃ 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017 年版《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指出:对于体温 ≤ 39℃ 的发热,建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无需处理发热。

但体温每升高 1℃,基础代谢率提高 13%,心率约增加 18 次/分。对于发热可能加重病情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的那些患者,应充分评估退热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

以发热儿童为例,退热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孩子的整体舒适度,当出现活动、睡眠以及行为改变时,可使用药物退热。重点强调的是整体舒适性和危重疾病的症状,并非一度强调正常体温。

误区 5:发热 = 感染?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引起发热的最主要病因,但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肉芽肿性疾病、栓塞性静脉炎等引起的发热也不在少数。

盲目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病原学检查的阳性率下降,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热、二重感染、产生耐药菌等情况,对原发病的正确诊断造成干扰。

所以,抗感染药物不应作为常规诊断性治疗的手段。

误区 6:发热的「三素」治疗方案

经常有医师将「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作为发热患者的常规处方。尽管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但其可能增加诊断难度、诱发二重感染、致使感染播散,指南明确指出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2017 年版《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指出: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不应作为常规诊断性治疗的手段。维生素 C 作为人体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有其固有的生物学功能,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发热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误区 7:警惕阿司匹林哮喘!

临床常用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NSAIDs 退热药物,因抑制环氧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白三烯生成过多而诱发哮喘。哮喘患者应避免或慎重使用该类药物,还应告知患者不要自行购买及服用此类药物。

具体到临床上,发热的降温处置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除了发热,临床值班时经常遇到的腹痛、头痛、休克、高血压急症…你都能搞定吗?

-广告-

🔥免费集训!丁香公开课为大家准备了《6 日集训营:临床值班基本功》。 6 天时间,20+ 病例,6 位大咖讲师带你搞定值班常见病与检验!

连续 6 天,每天夯实一项值班基本功!

🎁 原价¥199  限时免费入学** 🎁

长按识别扫码,立即加入👇🏻

[]

价值 199 元的课程,现在免费学!(1 个月内可反复看)

报名截至 7 月 14 日,快来学吧~

策划:connie,飞腾,陈小北
题图:丁香公开课设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