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有何临床意义?一文读懂
非原创 作者:张光成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2-26 19:58
肝功能检测中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
总蛋白和白蛋白
TP 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具有维持血管内正常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度、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等多种功能,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TP 水平主要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肾脏病变造成蛋白质丢失的情况。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 15 ~ 19 天,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
1. TP 受哪些因素影响?
TP 的生理性波动:如直立体位由于体液分布原因,血液相对浓缩,而长久卧床者血液较直立体位稀。因此长久卧床者血清总蛋白比直立活动时要低。由于肝功能不成熟或衰退,新生儿血清总蛋白可比成人低 5 ~ 8 g/L,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比成人低 2 g/L。
TP 受某些药物影响:使用促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雄激素、生长素、胰岛素等可使总蛋白升高;使用抗癫痫药、吡嗪酰胺、利福平、避孕药等药物可使其结果偏低。
下列情况可影响 TP 测定结果:
① 使用止血带加压时间过长;直立数小时后抽血;标本保存不当。
② 长期卧床、大量输液等可使结果偏低。
③ 测定结果假性升高: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高脂类血标本。
一般来说,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
那么,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指数,到底该怎么看呢?
2. TP 和 ALB 如何解读?
病理性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总蛋白 < 60 g/L 或白蛋白 < 25 g/L 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
① 肝细胞损害: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② 白蛋白减少常伴有r球蛋白的增加,白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如 ALB 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如治疗后 ALB 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③ 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④ 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出血等。
⑤ 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
⑥ 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
⑦ 先天性低蛋白血症。
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总蛋白 > 80 g/L 或球蛋白 > 35 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此时总蛋白的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r球蛋白增高为主,常见原因有:
① 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严重性相关。
② M 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③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风湿热等。
④ 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慢性血吸虫病等。
球蛋白降低:
主要是合成减少。见于:
① 生理性减少:小于 3 岁的婴幼儿;
②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③ 先天性低 y 球蛋白血症。
A/G 倒置:
A/G 的比值一般为 1.5 ~ 2.5,如果 < 1,称为 A/G 倒置(可以是白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增高)。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 M 蛋白血症,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肝脏是身体中合成 ALB 的唯一器官,临床发现肝硬化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ALB 水平下降,而且均存在球蛋白水平的升高,后者是因为肝硬化导致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所致。
前白蛋白
PA 是完全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其半衰期短,仅 1.9 d,当肝脏发生疾病时,血清 PA 浓度会迅速下降,而且它的浓度受临床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影响较小,所以它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一个敏感和特异性指标,而且是较 ALB、胆红素及 r 球蛋白等更敏感和准确的指标。
血清 PA 是反映肝脏损害及储备功能较理想的指标。
1. 哪些疾病影响 PA 值?
研究显示,各种类型肝病的 PA 都比正常水平低,而且越严重的肝病类型其血清 PA 的量越低。重型肝炎患者 PA 越低,病死率越高,且随着病程进展,血清 PA 值明显升高者预后好,血清 PA 值无升高或继续下降者预后差。
PA 是加快肝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加速运转蛋白之一,而其主要功能是转运甲状腺素与维生素 A,并具备胸腺激素活性,能通过加快淋巴细胞成熟增强人体免疫力。当 PA < 100 mg/L 时应考虑患有肝硬化。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严重程度与 CRP 水平呈正相关,与 PA 水平呈负相关。在脓毒症患者病程中,动态监测 CRP/PA 比值变化,若其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感染未控制,机体免疫功能差,蛋白质营养不良,预后不佳。
有研究显示:血清 PA/总胆红素比值是肝衰竭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判断价值。
血清 PA 测定可做为鉴定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指标。
2. PA 值如何解读?
PA 降低见于:
① 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
② 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
PA 增高见于 Hodgkin 病。
没看够?
一定要星标关注呦 🌟
每天 20:00 点
第一时间接收神经时间的优质专业**内容
首发|丁香园消化时间
投稿|zhangjing3@dxy.cn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
[1] 黄跃斌.血清前清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检测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98.
[2] 赵聪亚,乔京贵,陈继龙. 探讨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11):1877-1879.
[3] 曾东晓,潘林梅,夏春祥.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柝[J].医学理论与实践,20l0,23(1 1):1314-1315.
[4] 聂新华,向慧玲,韩涛等. 前白蛋白变化率对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作用. 山东医药,2012,22(44)56-59.
[5] Kanda Y. Pmlibem in the aminto acid sequence of human[J]. J Biol Chem,1974,249(20):6795.
[6] 杨秀清,王昌生,杜春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感染患者血清 PcT、hs-cRP 和 PA 的水平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2945—2947.
[7] 张丽利,于学忠,余姗姗,赵姣. 血清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2017,37(3):198-202.
[8] 赵紫烟,安雪青,史丽,童国相.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比值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1):75-78.
[9]虞玲. 肝脏病变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山东医药,2011,51(14):108-109.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