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些常用药可致精神症状
原创 作者:韩国将 公号:丁香园神经时间 发布时间:2023-02-02 19:58
原文地址:注意!这些常用药可致精神症状
临床中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本文对于临床中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药物及可能引起的精神症状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01 抗抑郁药
1)焦虑:抗抑郁药可用来治疗抑郁,但也可引起焦虑,特别是治疗早期。研究表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三环类抗抑郁药更容易引起焦虑。
2)青少年自杀倾向:该结论最初来自于一项制药企业对上市抗抑郁药物安全性进行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抗抑郁药引发青少年自杀概率明显增加。2004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首次针对青少年使用抗抑郁药可能引发自杀倾向发出黑框警告,虽然这一诊断在医学上仍存争议。一项针对瑞典年轻女性 (15~24 岁) 的研究显示,自杀事件的增加趋势与抗抑郁药使用有关,在 2013 年自杀的年轻女性中,约 52% 在自杀前 12 个月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
3)幻觉:抗抑郁药均可引起幻觉。
02 镇静催眠药
1)幻觉:个别病人可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停药后上述症状消失。
2)撤药症状: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停药可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3)后遗效应:部分患者第二天清晨仍感头晕嗜睡,是因为苯二氮卓类药对中枢神经都有抑制作用,可诱导睡眠,使人犯困。
03 抗菌药物
1)癫痫:癫痫者若应用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可诱发癫痫,癫痫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老年人使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若服用异烟肼,次用量超过 5 mg/kg 时,也会造成癫痫复发,所以肝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病患者和癫痫病人禁用。
2)精神错乱和抑郁: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甲硝唑、异烟肼等可引起精神错乱和抑郁等症状。
04 抑酸药
1)精神障碍:西咪替丁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烦躁、抽搐、谵妄,少数患者可出现幻觉、幻听、癫痫性发作、胡言乱语等精神异常反应。而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则不易进入脑脊液,使用后较为安全。
2)定向力障碍: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但能引起幻觉、定向力障碍。
3)疲乏困倦:西味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口服后偶见有疲乏、困倦的反应。
05 抗震颤麻痹药
1)幻觉:溴隐亭、苯海索、左旋多巴可引起精神行为改变,表现为焦虑、幻觉、抑郁、躁狂、妄想。
2)抑郁: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可引起抑郁。
06 非甾体类抗炎药
1)幻觉:吲哚美辛服后可出现焦虑、幻觉、头痛、失眠等精神症状。
2)抑郁:布洛芬、双氯芬酸、氟比洛芬、吲哚美辛等可引起抑郁。
07 孕激素
1)抑郁:少数妇女服用左炔诺孕酮、甲羟孕酮、地屈孕酮等避孕药后会产生心理不适、急躁甚至发生抑郁,应立即停药,选用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制剂,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同时服用维生素 B6 每日 20 mg 及其他药物治疗。
2)定向力障碍:长期服用可使视网膜血管发生异常,出现复视、对光敏感、疲乏、精神紧张、并使定向能力发生障碍,左右不分。
08 抗高血压药
某些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利血平、复方利血平片后出现焦虑抑郁,即使小剂量利血平也可致抑郁;其他抗高血压药胍乙啶、肼屈嗪、可乐定、美加明、甲基多巴、卡托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等亦可引起失眠、紧张和感觉异常等。
09 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由于具有抗胆碱作用,并刺激大脑与精神有关的多巴胺受体,可使患者出现幻觉、精神错乱、视物模糊,尤其是老年患者。
10 抗心功能不全药
洋地黄类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症状可表现为失眠、昏睡、谵妄等。
11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美托洛尔、利多卡因、美西律均有导致精神异常的报道,包括意识模糊、谵妄、幻觉等。
12 抗肿瘤药
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曲妥珠单抗常可引起抑郁,其他还包括失眠、焦虑、易怒等。
审核专家|孟令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排版|时间胶囊
投稿|zhangjing3@dxy.cn
参考文献:
1. 金卫东,陈正听,童振华,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与选择性 5 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治疗抑郁症致失眠焦虑激越 与躁狂的 Meta 分析 [J]。医药导报,2008,27(10):1190-1194
2. Larsson J. Antidepressants and suicide among young women in Sweden 1999-2013. Int J Risk Saf Med. 2017:29(1-2):101-106.
3. 王慧, 赵丽, 王蓓丽, 杨林慧. 西咪替丁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2,31(03):162-166.
4. 玉红, 孙明, 张玉真, 马楠, 冯牡丹.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3):355-357.
暂无评论内容